二十余日的游学时光宛若流水,匆匆而逝。当双脚再次踏上祖国大地的那一刻,心中仍荡漾着遥远英伦的回响。从降落在英国的土地,到重返北京的街巷,一切清晰如昨,恍若一场沉浸式的梦。
初至伍尔弗汉普顿大学时,尚有几分生疏与恍惚,但很快,学校精心设置的课程便让我找到了节奏。作为此次研学的中心,伍尔弗汉普顿大学为我们奉上了一场又一场的知识盛宴。我尤其沉醉于英式教育中的A&Q模式——它仿佛一扇窗,让我窥见了思维碰撞的美妙。课堂里,老师鼓励提问与交锋,那种自由交互的氛围,与故土传统的讲授方式大不相同。也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,我逐渐学会独立思索、勇敢表达。课余时,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学子交谈往来,文化如光交织,友谊悄然生长。每一个人都在课堂上尽情展露锋芒,文化的差异与共鸣,无时不在上演。



而学习之外,我们亦走访了伦敦与剑桥——两座镌刻着英伦灵魂的城市。
伦敦,一处现代与古典彼此低语的地方。我们沿泰晤士河漫步,看伦敦眼与摩天楼共绘天际线;沉浸于大英博物馆的浩瀚珍藏,仿佛驻足于人类文明的星河之中,既震撼于历史的深邃,也不禁对文物与传承产生深沉的思考。白金汉宫、威斯敏斯特教堂、伦敦塔桥……这些原只存在于书页中的名字,一下子立体为可触可感的现实。


剑桥,则是一场学术与诗意的双重洗礼。我们撑舟行过康河的柔波,穿过数学桥与叹息桥,恍如走进徐志摩诗句中“那河畔的金柳,是夕阳中的新娘”。国王学院、三一学院……每一座古老的建筑都仿佛在无声地讲述着荣耀与追寻的故事。那里浓厚的学术气息,令人肃然起敬,也悄然点燃了我对世界顶尖学府的向往。


除此之外,我也触摸到了英伦生活中更质朴和热烈的一面:比如足球,之于他们,是一种信仰。每逢赛事,整座城市仿佛被某种魔力笼罩,寂静之下尽是汹涌的热情。
而食物,则成了这段旅程中“又爱又恨”的篇章。终究难以钟意传统的“白人饭”,于是与伙伴们共赴厨房,动手烹煮家乡滋味——这也成了别样而生动的体验


回首此次旅程,它远远不止是一次简单的游学,更如同一把钥匙,轻轻转动,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向更广阔世界的门。通过走访名校、体悟文化,我不仅提升了语言之能,更加拓宽了对世界的想象。这段时光,注定铭刻于心,受益终身。它仿佛一缕光亮,指引我走向更高更远的地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