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项目概况
2025年7月28日至8月15日,我参加了英国胡弗汉顿大学(University of Wolverhampton)举办的暑期游学项目。本次项目为期三周,旨在通过语言课程、文化主题学习、学术训练和跨文化交流活动,提升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,同时拓展国际视野,深入体验英国社会与文化。课程内容丰富,涵盖课堂学习、专题讨论、学术展示、选修课程以及文化参访活动,让我在语言能力、跨文化理解和个人成长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收获。
二、学习内容与课堂体验
项目课程重点放在听说训练上,课堂多采用小组讨论、角色扮演、问题解决等互动式教学方式。刚开始我在全英文课堂中有些紧张,尤其是需要即兴发言的时候,但老师们鼓励我们大胆开口,课堂氛围逐渐让我放松下来。
第一周:主题是“自我介绍与文化初印象”。课程涉及食物、学校与大学、文化冰山理论及学术技能。在课堂交流中,我逐渐理解文化不仅仅是表层习俗,更包含深层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。
第二周:我们讨论了婚姻与约会、健康与自由、生活习惯和礼仪等。课堂上,同学们的观点常常让我感到新鲜甚至意外,但在交流中我学会了尊重和理解差异。
在周五的课堂总结汇报中,我们每个人需要选择一个国家,向他人介绍它作为旅游胜地的魅力。我选择了加拿大作为主题。在准备过程中,我查找了许多资料,最终从“自然风光”和“多元文化”两个角度展开介绍:一方面,加拿大拥有落基山脉、尼亚加拉大瀑布等世界级自然景观,四季皆有独特之美;另一方面,加拿大的文化多样,既有原住民文化,也融合了欧洲和亚洲移民的传统。我还向大家推荐了温哥华和多伦多等城市,强调它们既现代化又保留自然特色。我全程用英语完成汇报,表达时比第一周自信很多,还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积极反馈。这次汇报让我真正感受到语言学习与实际应用的结合,也让我体会到用英语“讲好故事”的成就感。
第三周:主题更偏学术与社会,包括学术英语、法律与惩罚、文化冲击和旅游。我印象最深的是“文化冲击”讨论,很多同学都分享了在英国生活遇到的小插曲,让我意识到“文化冲击”其实是跨文化成长的必经阶段。
随着课程推进,我逐渐敢于主动发言,能够更完整地用英语表达观点。这种突破让我收获了很大的成就感。


三、选修课程与兴趣拓展
我选择了“专业沟通与媒体文化”方向。
在专业沟通课上,我们学习了简历写作、团队合作、谈判技巧等。我第一次用英文写简历,虽然有些生疏,但看到修改后的版本,我对未来职业英语有了新的信心。
媒体课程则更加轻松有趣。通过音乐、摄影和动画制作的实践,我发现英语学习不仅可以通过课本,也能和艺术结合在一起。最让我难忘的是小组合作完成一段简单的定格动画,虽然短小,却让我体验到了用英语“创造”的快乐。

四、文化参访与社会体验
除课堂学习外,每周的文化参访是我最期待的部分。
利物浦:参观披头士博物馆时,我深切感受到音乐对城市文化的影响。
切斯特:古城的城墙与街道让我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独特的魅力。
剑桥:国王学院礼拜堂的宏伟让我震撼,学术氛围也让我对未来的学习充满憧憬。
伯明翰与什鲁斯伯里:伯明翰展现出现代化大城市的节奏,而什鲁斯伯里则像一座童话小镇,安静而悠闲。
这些参访让我对英国文化有了更直观的理解,也成为课堂学习的生动延伸。


五、个人收获与成长
通过三周的学习和生活,我在语言、思维和生活能力上都有了提升:
英语能力显著提高:口语表达更自信,听力理解也更加自然,尤其在小组讨论和总结汇报中,我能更主动地发言。
跨文化交流意识增强:与来自不同国家的同学相处,让我更加理解多元文化,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。
学术与实践结合:展示与写作任务让我认识到英语学习的实用性,也锻炼了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。
独立生活与适应力:在异国生活的点滴让我学会了更快地适应环境,比如主动问路、自己规划行程,这些小经历让我更独立和勇敢。
六、总结与展望
这三周的游学经历不仅提升了我的语言能力,更让我对跨文化沟通、学术交流和个人成长有了新的理解。我认识到,学习语言不仅是记忆和运用规则,更是打开世界的一种方式。
未来,我希望将这段经历延伸到我的学业与研究中,尤其是在阅读专业文献、撰写论文和参加国际交流时,能够展现更高水平的英语能力和跨文化理解力。这次游学经历将成为我今后成长道路上的一块重要基石。